作者: 來源: 時間:2023-09-04
國家水網重要骨干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9月2日全部機組投產運行,標志著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大藤峽水利樞紐被譽為“珠江上的三峽”,是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功能于一體的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防洪庫容15億立方米、設計年發電量60.55億度,大藤峽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將進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體系,全面建成紅水河“清潔能源走廊”。歷經九年奮戰,這顆珠江上的“明珠”開創了哪些國內先河與世界之最?
攻堅克難、九年奮戰,提前四個月全面完工
9月2日上午9點,大藤峽水利樞紐最后一臺機組正式投產運行,這標志著主體工程較國家批復的建設工期提前四個月完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建設與運行管理處處長李廣闊介紹,大藤峽工程左右岸共布置了8臺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20萬千瓦,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同水頭段最大軸流轉漿式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后,年均發電量可達60.55億度,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萬噸。
李廣闊:這次通過驗收的是大藤峽工程的5號機組,也是整個工程最后一臺投產運行的機組,已經順利完成了72小時連續試運行,各項性能指標都滿足設計要求,有些指標還優于設計要求。截至目前,大藤峽工程已投產的8臺機組,全部一次性開機成功、一次性運行成功,至今已連續安全運行1200多天,發電量突破114億度,為區域能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橫臥黔江上,高峽出平湖。大藤峽水利樞紐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境內西江水系黔江干流大藤峽出口,這是廣西最大最長的峽谷,峽中河道曲折,工程壩址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藤峽公司工程建設部主任謝濟安回憶,從2014年啟動以來,工程建設經歷了巖溶涌水、高溫多雨、洪水頻發、地質復雜等重重挑戰的九年奮戰。
謝濟安:工程壩址處是喀斯特地貌,里面像蜂窩煤一樣,在船閘基礎開挖的過程中,就發現4處滲水,到了暴雨季節甚至會發生很大的涌水。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截、堵、排的措施:在全線設置了截水溝,有效地攔截地表水;采用大包圍帷幕灌漿、集中滲水通道專項封堵等措施,形成防水墻,減少滲水量;另外,還設置了多級排水泵站,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提高排水效率,降低水淹風險。
從“天下第一門”到“蘑菇頭”,創下多項國內外紀錄
從2020年左岸船閘和機組相繼投入運行以來,大藤峽工程已經開始發揮初步效益。江流湍急、險灘密布,曾經的大藤峽讓大型船只望而卻步。如今,大藤峽大壩上建起的一座巨型單級船閘改寫了這一歷史,船閘總長超3700米,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水頭最高的單級船閘,船閘下閘首的人字門被稱為“天下第一門”,人字門底樞“蘑菇頭”采用高碳高鉻不銹鋼鍛鑄,在國內和國際都是首次。謝濟安介紹,工程將黔江通航由300噸級提高至3000噸級,截至目前,大藤峽船閘累計過船超8.5萬艘,核載總量超1.96億噸,帶動了地方超百億元的產業。
謝濟安:下閘首的人字閘門是目前世界最高的人字閘門,高47.5米,比三峽船閘的人字閘門還要高出9米,相當于16層樓的高度。它是一個典型的雙開門,單扇門的重量能夠達到1295噸,面積也達到了2.5個籃球場大小。這樣大規模的閘門,可以想象安裝難度非常大,它需要分成12節來安裝,每一節安裝的時候要用三臺450噸的吊車來給它做個90度的翻身。在閉合時,閘門剛性止水的精度要求控制在0.05毫米以內,只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直徑。
珠江流域歷來洪災多發,而且洪峰流量大、歷時長,防洪是大藤峽工程的核心任務。謝濟安介紹,大藤峽工程建成后,西、北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壓力大為減輕。與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可以使廣州市有效防御西、北江1915年型特大洪水,將廣西梧州市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將西北江三角洲重點防洪保護對象的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至200年一遇。
謝濟安:大藤峽的泄水閘布置在主河床偏左側,設2孔高孔和24孔低孔。泄水閘低孔采用潛孔式弧形工作閘門,寬9 米,高18 米。泄水閘潛孔弧形工作閘門總推力近70000千牛,在國內已建閘壩工程中位居前列,泄水閘液壓啟閉機為后拉式2*6300千牛液壓啟閉機,是國內水利工程中潛孔式工作閘門容量最大的液壓啟閉機。工程最大泄流能力能夠達到7萬立方米/秒,相當于只需要不到4分鐘就能填充滿整個西湖。
數字孿生工程同步建設,綜合效益將持續發揮
數字孿生技術也為大藤峽的建設運行提供“一臂之力”。數字孿生大藤峽是全國第一個啟動的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大藤峽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李鎮江介紹,一期共計劃建設四個模塊,目前,“防汛與水量調度四預平臺”和“工程安全與健康評估”這兩個系統都已經上線并得到了實際應用。
李鎮江:“防汛與水量調度四預平臺”實現了工程防汛態勢感知一張圖、預報形勢一鍵分析、預警提示一線直達、預演模擬一覽全局,可以實現對上游淹沒區、下游影響區等重點區域的洪水模擬、綜合形勢分析、調度預演評估以及預案智能推薦,相關泄洪預警信息能夠至少提前3小時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發布?!鞍踩a管理系統”和“庫區岸線空天地立體監管平臺”目前還在測試開發階段,計劃9月底上線運行。
如今,大藤峽工程最后一臺機組投產運行,標志著大藤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工程由施工期全面轉入運行期,將在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和灌溉等方面發揮綜合效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何治波介紹,西江紅水河段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在紅水河的十個水電梯級開發中,大藤峽工程是最后一級,也是最后一個開發投入使用的水電梯級。
何治波:大藤峽工程的建成,標志著紅水河水電基地開發全面完成,可充分發揮各梯級蓄能和聯合調度功能,推動水電站效益共享,實現多年平均發電量502億度,共同建設“清潔能源走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